,應該沒有大問題。坐上船就好了,直接駛進鴨綠江,全是水路,不會太累。」
在通化地區水陸會合,是作戰計劃的第一步。東江水師的,還有從朝鮮借的船隻,有一百多條,來迴轉運,是最為快捷的辦法。
正說着話,便見有村民已經出了家門,趕着去割地里的麥子。這不僅將是自家的吃食,還是路上的乾糧,少了可心裏沒底。
村民們走過村口,還不忘恭敬地向兵爺躬身施禮,和老魏頭兒是一樣的神情和態度。
被壓迫得時間太長,他們本已沒有了希望,只是一天一天地苟活。突然的解放,他們短時間內也難以適應。
老魏頭兒也很快回來,還帶着幾個雖然乾瘦卻還年輕的百姓。他們不用下地割麥,而是把已經收上來堆放在打穀場的麥子進行脫粒加工。
此次郭大靖率軍襲攻,打的就是以戰養戰的主意,雖然也攜帶了部分糧草物資,但多數還是要靠繳獲。
一個村屯的糧食不多,但在建州,有上百個村屯,足夠支撐東江軍完成此次作戰行動。
楊小河也加入了搶收麥子的行列,與其他百姓一樣,都充滿了幹勁兒。並不壯實的身板,卻能扛起一大捆麥子,蹣跚而又喜悅地往家裏背。
黃昏之後,天色漸暗,可依然擋不住百姓們收割莊稼的熱情。在朦朧的月光下,麥田裏依然是一副熱火朝天的場面。
………………
旅順堡保衛戰,小黑山阻擊戰,南關保衛戰,遵化大戰……歷數郭大靖所指揮,或者是深度參與的作戰,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蓄謀已久、準備充分。
不管是彈藥物資,還是行進路線,甚至是作戰時間,以及突發的意外,基本上都要考慮到,並制定詳細的方案。
襲攻建州的計劃,更是早在鎮江之役後便已經初步制定。
特戰營這支郭大靖親自訓練的精銳部隊,便放在了遼東,不斷地進行偵察刺探,為郭大靖的計劃作着持續的完善。
遵化大戰後,郭大靖回到遼南便開始緊鑼密鼓地作最後的準備,皮島駐防部隊增加到一個協,彈藥物資不斷地運至皮島或鎮江。
前前後後算下來,為了這次的襲攻行動,已經進行一年多的準備。作戰計劃也幾次修改,終於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說是襲攻,卻是出動了近半的東江軍兵力。說得更確切一些,其實是可以算成一場主動進攻的大戰役。
趁着建虜還未從大饑荒和遵化慘敗中恢復過來,趁着其主力在遼沉被牽制,郭大靖已不滿足於只是襲擾,而是要力爭打大仗、克大敵。
平遼滅虜如何能成功,決戰的時機在何時,郭大靖已經抓住了其中的關鍵。
不是攻城拔寨,佔領多大的地盤,而是儘可能地消滅建虜的有生力量,使其徹底喪失與東江軍對抗的人力。
所以,此次攻襲行動的計劃是他與參謀人員反覆商議,反覆計算,才最後拍板定桉的。
先是數千騎兵分成數隊,橫掃村屯莊園,其後則是將近萬人的步騎,最後則又是一萬多人的步炮騎。
郭大靖希望誘使建虜打成添油戰術,比如通化地區的千餘騎建虜,以及赫圖阿拉的數千之眾,很可能根據初期的情報,得出錯誤的判斷。
通化的建虜以為是一兩千騎的敵人襲擾,趕來援救作戰,卻沒有想到將面對近萬步騎的痛擊;赫圖阿拉以為是近萬敵人,其餘是兩萬多步騎炮的精銳。
遠在遼沉的建虜主力,得到情報,派出援兵;再得到更正的情報,再派出援兵。來來回回的時間,足夠東江軍獲得足夠的戰果,基本達到作戰目的了。
而就在郭大靖率部突進建州,向着通化急攻勐進的時候,海州城的建虜已經處於緊張地警戒狀態,以應對來勢洶洶的敵人。
阿濟格帶着幾十騎親兵在海城河沿岸巡視,縱馬登上一個土丘,居高望遠,瞭望着海城河中的敵人船隻,以及數座正在不斷向北岸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