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老,而據他所知,之前袁老還專門接見了包飛揚,兩人談了很久。
楊成林打聽到包飛揚與嚴老之間並沒有太特殊的關係,似乎袁老只是因為欣賞包飛揚,才動了將他調往浦江任職的想法。而這個想法本身,其實又意味着很多。其中就包括袁老對浦江現在的局面可能並不是很滿意,否則他也沒有必要冒着風險,將年輕得過分的包飛揚弄到浦江來,畢竟包飛揚原本也有自己的成長路徑,又不是他們這條路徑上的幹部。
而在向嚴老匯報工作的時候,從嚴老的態度中,楊成林也感覺到袁老對浦江最近的動作還是比較滿意的。嚴老也親口肯定了濱江方案的大局觀,天江千萬噸鋼鐵基地的膽略,以及東沙船舶工業基地的前瞻性,而這幾個項目都與包飛揚有關。
當然,浦江的重要工作並不僅僅是這些,下半年財富五百強會議在浦江召開,浦江在引進五百強企業投資,打造總部經濟方面,也制定了規劃,成效也很顯著。涇山化工區的規劃和建設也在不斷推進當中,春東新區的高新區、出口加工區、臨港工業區、春江嘴金融區都有大項目在推進,不過要說新項目的話,主要還是包飛揚和匯潯區搞出的這幾個。
楊成林也是從中意識到,嚴老可能是對浦江這種按部就班的發展並不滿意。雖然說浦江的各項工作按部就班,成效都很大,但真正說起來,還真的不如這幾個大項目對整體局面的推動更大。像涇山化工區、春東高新區的規劃格局都很大,但基本上還是以引進外資,通過合資的方式進行建設。這種方式其實是對相關產業的國有企業的特殊保護,比如涇山化工區的投資項目,一般都不允許外商獨資,外商要來投資,必須要找國內的企業合資,就像更廣為人知的那些合資企業一樣。
政府希望通過合資的方式,用市場換技術,但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國內幾大汽車廠商基本上靠合資工廠躺着賺錢,錢倒是賺了不少,但是自主研發、生產能力幾乎沒有什麼提高。反倒是民營造車企業和草根企業幾乎是從零起步,硬生生打開了自主汽車品牌的新局面,帶動了整個自主品牌的發展。
在天江鋼鐵基地的建設上,包飛揚並沒有採用涇山化工區的建設方式。如果按照涇山化工區的模式,浦鋼會參與幾個合資項目的建設,但不會整體搬遷,也未必會上長流程煉鋼項目,浦鋼會通過合資項目獲得收益,然後繼續苟延殘喘下去。
涇山化工區的很多企業就是這樣,原來浦江化工局組建的浦化集團旗下的幾大化工企業就是這麼操作的。一方面他們繼續維持着原來的老廠區,同時又通過合資在涇山化工區上新項目。老廠區的生產線雖然已經不再具備競爭力,但是在市場行情好的情況下,效益還不錯,就算市場行情不好,起碼也能維持,可以養人,否則大量的下崗工人無法安置,市里也得頭疼。
所以市里也更傾向這種方式,而不是像匯潯區那樣,直接將浦江鋼鐵搬遷,這將產生大量的下崗工人,新浦鋼模式可一不可以二,市里必須保證穩定。
浦化集團的方式就比較穩妥,一方面通過合資項目解決了發展的問題,一方面老廠通過分流優化,又能繼續生存,然後通過不斷的改革優化,未必不能夠枯木逢春,繼續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更何況安置那麼多人,本身就是最大的貢獻。
通過這種方式,企業可以逐漸推動改革,裁汰人員。通過提前內退、買斷等方式,逐漸消化冗餘人員,最終獲得新生。但哪怕是最終退出歷史的舞台,它們也是發揮了作用,做出了貢獻的。
相比之下,楊成林並不欣賞包飛揚的方案。雖然說浦鋼搬遷也是為了舉辦世展會的需要,但世展會才開始進入申辦程序,能不能申辦成功還不知道,就算申辦成功了,距離真正舉辦還是十年的時間,浦江鋼鐵廠其實並不急着搬遷,他們完全可以先建設天江鋼鐵基地,然後將產能轉移過去,這樣就可以緩緩解決浦江鋼鐵廠的人員問題。
但是按照包飛揚的方案,在新浦鋼建設的同時,老浦鋼就開始進行清算剝離、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