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繼續進攻,。以摧枯拉朽之勢東進,掃蕩着日本的殘餘分子。
八月十七日,逼近郡山,在城外,擊敗了日軍主力,然後,迅速佔領了城市,這座城市,是日本天皇和最高中樞所在的地方,此戰之前,因為形勢危急,天皇和日本政府,大本營等,已經全面撤離,向更東面逃避。
佔領郡山,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雖然比起東京的失陷來說,對日本人已經不是多痛苦了,畢竟,虱子多了不癢,痛苦和失敗已經讓日本人麻木不仁了。
同日,中國軍隊一部騎兵閃擊了lang江城,lang江在磐城以東,沿着海岸線約一百里的位置上,因為中國軍隊的騎兵行動突然,日本軍隊根本來不及防禦,眼睜睜地看着他們出現在城市的街道上,頓時,城市就象被沸水澆鑄的螞蟻窩兒,仰着白色的煙塵,亂成了一鍋粥,戰鬥斷斷續續地進行,日軍建制混亂,難以組織起有效的防禦,不到一個小時,日軍大部分投降。只有二百人的中國騎兵,居然擊敗了三千多人的日軍。輕鬆地奪取了一座城市。
類似的神話故事比比皆是。中國軍隊兵鋒所向,勢不可當。
八月二十日,兩路中國聯軍會攻日本城市福島,這座在日本東部算是大城市的福島,擁有十萬人口,一個完整的警備師團,一個正規軍的聯隊,還有其他的附屬部隊,中國聯軍的北路前鋒只有三千五百人,南路軍隊更少,只有一千四百多人,五千名中國軍隊還分擔成兩路,要是正常情況下,對於日軍而言,實在是一個大好的消息。
然而,中國軍隊的兩支部隊,就象兩把鋼刀。插到了福島城的兩肋,所遇着破滅,儘管日軍士兵也足夠英勇,拼死反擊,幾乎使用古老的人海戰術,從精神上讓中國軍隊領略了什麼是真正的武士,以及武士道的精髓,可是,戰爭主要依靠的還是力量,而不是精神因素,不是藝術性。
「啊給給。」野蠻地嚎叫着,日軍指揮官率領部隊向前衝鋒,煥發起每一個士兵都猙獰地狂呼,象一大片黃色的海lang卷過來,有着排山倒海的氣勢。
中國軍隊架起了機槍,擺佈着衝鋒鎗,不時再甩出幾顆手榴彈,或者使用槍榴彈玩耍下,而六零炮在兩軍開始接觸的時候就已經不斷得發威力了。
轟轟轟!
這種在中國抗戰影片上常常見到的日軍炮擊中國軍陣地的情景,在這裏顛倒了過來,中國軍悠閒地玩弄着這些簡易的裝置,將一發發炮彈砸到了日本人的頭上,日本軍隊在衝鋒的路途上。不斷被炮彈騰起的煙霧所阻截。
轟的一聲,一名聲嘶力竭的指揮官被彈片劈成了兩段。上一部分翻滾着,以雜耍般的技巧,飛出了老遠。
戰爭就是這樣殘酷,肉體上消滅對方是這樣血腥。
日軍衝鋒着,衝鋒着,不斷被掃射掉,又不斷地聚集起來。
中國軍隊忽然發現,日軍中不僅有軍人的裝束,還有普通的百姓裝束。幾乎是一比一地攙雜在一起。
可見,日本軍隊的兵力已經枯竭到了何種程度,而其軍備物資又匱乏到了何種程度。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日本軍隊理智地防禦的話,雖然被動,最終難免得失敗,可是,損失要小得多,而戰果興許會大一些,只要人數多,一陣亂槍齊發,肯定能夠有收穫,現在,日本軍隊朝着中國軍隊進攻,手裏拿的又是基本的單發武器,怎麼能夠成功?
於是,這一戰場上,上演了一幕日軍人海衝鋒,填充中國軍隊的密集速射武器扇面的可怕景象。
怪只怪在日本人的性格太要強。在中國軍隊到來以後,倔強地反擊,又是典型的「玉碎」戰法。
中國軍隊不得不防禦,於是,在長達一公里的橫面上,左路軍擺下了八十餘挺機槍,二十六門六零炮,三千支衝鋒鎗,橫掃日軍的衝鋒大隊。戰鬥殘酷而激烈,硝煙瀰漫之中,能夠傾聽到日軍士兵的壯烈呼喊,以及撲倒在地時的鈍聲,甚至還有子彈穿進身體裏的古怪聲音。
日軍約八成士兵有武器,其餘的一些則是舉刀弄棍子,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