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脫不花就這樣死了,巍野軍也退出了他們的舞台,聽說大漢帝國皇帝陛下,在得知了脫不花的死訊後,好像有些傷感,當然只也可能只是一種謠言而已!
而隨着巍野軍的投降,在河北已經沒有足夠的力量能夠阻擋住漢軍前進的步伐,大漢帝國興漢五年九月二十,在元朝河北道大元帥脫不花身死後的沒有幾天,接替脫不花職位的別者勒宣佈開城投降,並按照皇帝陛下王競堯的命令,督令在河北的各處尚未被殲滅的蒙古軍、色目軍和新附軍立刻放棄抵抗,向附近的漢軍投降。筆神閣 m.bishenge。com
興漢五年九月二十七日,河北決戰正式結束,這場從七月初二開始的大會戰,整整進行了兩個半月還要多的時間,在河北決戰中,漢軍完殲蒙古最精銳的巍野軍二萬人,總計殲滅、俘虜敵軍二十九萬,擊潰十餘萬而漢軍將士的損失也達到了五萬餘人。
從數字對比上來看雖然完全無法成為正比,但這一切的得來並不是僥倖的,除了漢軍擁有強大的,蒙古人無法相比的火器優勢,而在此之前進行的一連串的政治、經濟、情報工作,也為這場大捷奠定下了堅實的基礎。
河北的光復,意味着大都門戶被徹底打開,消息傳出,漢人軍民一片歡呼,北伐勝利,光復中原已經指日可待,而大都卻陷於了一片驚恐之中。漢軍向大都發起攻擊已經是早晚的事情,蒙古的王公貴族和權臣們,開始想盡一切辦法逃離這個即將變成戰場的可怕的地方,而那些沒有辦法離開的蒙古人,也都開始紛紛為自己找尋退路,在路上遇到漢人的他們,居然露出了難得一見的笑容,甚至有的人為了討好漢人,好為自己就將來留下一條活路,甚至將銀子一錠一錠地送到了漢人的手裏。
唯一決定將這場戰爭進行到底的,只有元朝的皇帝,蒙古的大汗忽必烈。他開始大量徵召一切能夠徵召到的士兵,很快,也被忽必烈七拼八湊起來了有三十五萬人之多。但在這些人里,真正有戰鬥力的,只有祖先為他留下來的十五萬以怯薛軍為主力的侍衛親軍而已。
其實忽必烈的心裏比誰都清楚,這個時候的怯薛軍,戰鬥力也根本無法和以前相比了。當初怯薛軍才成立的時候,規定的上限為一萬人。
怯薛軍設四怯薛長,四怯薛長主要由幾位功臣的後裔擔任。由於怯薛歹享有優厚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不少人想方設法投充怯薛歹,使得怯薛歹的數量很快超過了原來額定的一萬人界限。
忽必烈不得不進行大量的裁員工作,而這些被裁撤下來的人,也就紛紛被安插到了侍衛親軍之中,這樣的就軍隊,戰鬥力有多強,能夠抵擋住漢軍攻擊幾天,也只有天知道了。
但忽必烈畢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是蒙古人的大汗,就算明知必敗、必死於敵人的手下,他也要有皇帝敗法,有皇帝的死法。
忽必烈已經做出了與大都共存亡的決心,而讓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在自己死後,這大汗的位置還得有人做下去,只要保留住了自己的後代,那麼蒙古就一定能和漢人一樣東山再起,有重新輝煌的那一天,鐵穆兒在這時候成了他唯一的希望。
在漢軍即將大軍壓城的時候,忽必烈想到了他所親信的老臣安童。
河北決戰失敗的第二天,他就把這個自己所信任的大臣召集到了自己身邊。
「河北之敗的消息你們也一定知道了。」站在大臣面前的忽必烈,臉上透露着說不盡的疲憊和蒼老:「朕所為之依靠的脫不花死了,幾十萬大軍也都葬送在了河北,大都遭到漢軍攻擊已是早晚的事情,朕決意要和大都死在一起……」
「陛下!」安童「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泣不成聲地說道:「陛下,請您走吧,老臣幫陛下守着大都,大元朝離不開您,蒙古也離不開您啊……」
忽必烈決然地搖了搖頭:「不,這是朕的事,誰也代替不了朕。祖先留下來的基業,都敗在了我的手裏,我還有什麼顏面再繼續活下去?」說到這,他攙扶起了安童,說道:「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