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歡迎投稿,一經選載,於月底奉酬,每千字自一元至兩元計算。如投翻譯稿件,則稿酬兩元起算。」
果然在民國時代,當個大文人相當掙錢啊!
秦九章上輩子就極愛看書,各種書都看。
他是個聰明人,幾乎過目不忘。
但沒有上很好的大學,主要是他喜歡的東西太雜,沒有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
秦九章的一個特長是寫東西,高考語文成績也不低。
平日裏各種暢銷書都看過,尤其各種小說,內容情節腦子裏完全就是現成的。
就算不能做到完全復刻,也能八九不離十。
況且以現在的民國語境,要是完全照抄,也不合適。
秦九章的寫作能力不錯,——其實就算稍差點,也沒什麼大礙。
1921年是什麼時候?
依然是中國人剛開始學習用白話文寫作的年代。
換句話說,此時大部分中國的文人,包括那些大文人,都在一點點學習白話文寫作。
他們看的白話文作品,遠遠比不上一個現代大學生多,更別提優秀的白話文作品。
而過去不久的「五四運動」,餘溫不減,讓新文化的風吹遍了大江南北,所有人都喜歡白話文,熱衷白話文。
這是風口!
豬站在上面都能上天的那種大風口!
只要高考語文好點,平時又喜歡文學、寫點東西的,在1920年代的中國都能吃上稿酬這碗飯,乃至混個大學教授也輕輕鬆鬆。
這話絕非吹牛。
各位要是多看看民國時期的文學作品(主要是20年代的小說),就會發現除了魯迅、老舍、沈從文、張愛玲、曹禺、梁實秋、朱自清等等那少數一二十個頂級大佬,其他的白話小說作品大都十分稚嫩。
當然,絕不是在詆毀其他民國大師。
完全是文化發展的一種歷史軌跡,他們是在頂着巨大的未知風險在做這件事。
——沒有前人的探索,怎麼會有後來的大樹好乘涼。
但這倒是給了秦九章巨大的「可乘之機」,幾乎可以看見無數袁大頭砸向自己。
可惜秦九章還不能馬上付諸行動。
因為——他還要攢錢買紙和筆。
今天掙得六角錢一個銅子兒都剩不下!
回家前,他在擺攤的地方買了:
10斤紅薯,花了1角;
買了5斤米,1角5分;
一擔煤,1角4分;
一斤煤油,6分;
一塊肥皂,5分;
半斤鹽,1角;
這些就已經花去6角了。
另外還買了一斤食用油,7分。
白天拉車,自己吃飯花了1角,——已經非常省了,畢竟一天20多公里的高負荷運動量,吃下的乾糧幾乎瞬間就被消耗殆盡。
秦九章還是頭一次如此精打細算地過日子。
對了,想起昨天萱萱饞烙餅卷醬肉,秦九章又毫不猶豫花2分錢買了一個。
現在的秦九章,自己可以吃苦,就是不想再看到乖巧可愛的妹妹落淚了。
挑着這些東西回家時,秦九章正好路過一家翰墨店,於是放下東西進去詢問道:「店家,你們這兒紙筆怎麼賣?」
店小二瞅了滿身大汗的秦九章一眼,不耐煩道:「一個臭拉車的,別來我們這兒影響生意。」
秦九章沒有在意他不屑的口氣,畢竟是整個社會的風氣,於是耐心道:「我只是打聽打聽。」
店小二敷衍道:「別說我看不起你,我們店裏的東西你根本買不起。」
秦九章指着一角:「那種紙怎麼賣?還有鉛筆。」
店小二很不情願地說:「一令紙1元;鉛筆美國產的一枝2角,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