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節成祥辦差(2)
行禮之後,沈桂芬態度很和藹,道了乏,請他落座,又命人將本省織造的隆文叫來,把經過說明,隆文早已經得到朝廷的諭旨,知曉事情的經過,承辦兩萬件小棉襖不是問題,相反的,他希望能夠把這四萬件的棉襖全數拿過來,交由自己的衙門來做,才是最好。這其中有一個緣由——。
皇帝登基之後,為恩賞自己的舅舅文端,降了一道旨意,命其以蘇州織造,輪管淮鹽,但為人君父者,不好開口,便由載銓奏陳,上了一份條陳。皇帝點頭,但覺得若是只賞給舅舅,未免留人口實,於是御筆輕搖,也賞了隆文這份差事——隆文是滿洲正紅旗下,他和咸豐二年崩於熱河行宮的康慈皇太后有姻親,因為這樣的一層關係,皇帝故念舊情,讓他在織造衙門的位子上一坐十年,可稱是難得的恩遇了。
詔旨頒下,隆文和文端上表謝恩,又奏請皇帝批准,將兩淮鹽差的余銀之中,撥出貳拾壹萬兩分解兩處織造衙門,每處每年各得十萬五千兩,原本應該向藩庫支領的這筆款子,自然也就省下了。
咸豐四年之後,皇帝降旨,以國用日蹙,民生凋敝為由,開始裁減應制緞匹,供應既然減少,衙門中的辦事經費自然也要減少,而兩淮鹽運御史衙門,仍舊是按照原數照解,其中對方差額,由織造衙門轉繳。咸豐七年之前,已經料理清楚,但這四年多的時間,又積下了十五六萬的虧空,內務府已經派人催了兩年了。
隆文計無所出,苦惱極了咸豐十一年的年底,看朝廷在關外打了一場漂亮的大勝仗,認為皇帝的心情一定很不錯,於是上了一份密折,內中說,「……因歷年應酬眾多,家累不少,致將存剩銀兩借用,今曉夜思維,無術歸還。」唯有,「伏求終始天恩,再賞滸墅關差十年,在正額錢糧之外,願進銀五萬兩,」此外,每年再撥補虧空三萬兩千多銀子,十年可以補完。
這份摺子皇帝沒有駁,但也沒有準,留中不發,可見皇帝尚在考慮。便是在這個時候,朝廷命兩處衙門辦理小棉襖的旨意到省,給隆文看到了一線生機。
隆文倒未必是想只憑着這幾萬件小棉襖就能夠將虧空填補上,不過若是能夠差事辦得漂亮,龍心大悅之下,准了自己所請,豈不是勝過如今這樣,給內務府的人三天一份公文的追比不休?因此,他幾次拜會沈桂芬,求得對方的同意,這一次見成祥的時候,把話題拿了出來。
成祥沒有想到隆文會有這樣一問,遲疑了一下他說,「這,恐怕不妥吧?」他說,「不是小侄敢於駁了二位老父執所說,只不過,小侄出京之前,皇上交代得清楚明白,棉襖交兩處衙門共同辦理,若說只給一家,」他笑了一下,沒有再說下去。但言外之意卻是很清楚的:將來事情發作開來,這份欺君之罪,誰能當得起?
沈桂芬和隆文自然明白,不過既然說出這樣的話來,自是有所準備,「請你放心,我絕不能讓賢父子從中難為。老夫所想的,乃是讓利不讓名的辦法。表面上,還是又令尊承辦,暗地將江蘇的款子轉過來,東西在這裏辦好,然後再送回江蘇,在那裏裝船北上。不過,也不能全部拿過來,江蘇那邊自己也要辦一部分,才能遮人耳目。」隆文解釋了幾句,隨即說道,「不過,承祖老大人那裏,還要請成小兄多多美言幾句啊」
成祥計算了一番,心中很不以為然,他倒是抱着無可無不可的態度,總之能夠將棉襖如數運抵關外軍前,自己的功勞就是跑不掉的,但阿瑪善奎那個人,怕是不好說話。善奎為人庸碌,但有一節好處,於朝廷交派下來的差事,從來都非常用心,而且新官履任,本想好好報效皇上的恩典,如今來上這麼一出,不知道老人家心裏會怎麼想呢?
沈桂芬和隆文看他沉yin不語,心中各自思忖,在沈桂芬看來,成祥仗着肅順的勢力,數年間做到內務府主事郎中的高位,實際上也不過皇上面前的弄臣而已,心中實在是不大瞧得起他的,眼見自己和隆文多方懇求,兀自不肯鬆口,不免行於顏sè。枯坐在一邊,拿起下人遞過來的水煙,吧嗒吧嗒的吸了起來。